盈利大增的背后将有隐忧

来源:不详 作者:zhangxiaol 发布时间:2010-3-30
【提要】盈利大增的背后将有隐忧  快速的信贷增长与随后的不良资产率上升通常成正相关关系:从时间关系上看,信贷高峰和不良贷款的高峰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滞后期;而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时,上行期积聚的信用风险会在GDP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因此,对管理层而言,应防微杜渐,未雨

盈利大增的背后将有隐忧

  快速的信贷增长与随后的不良资产率上升通常成正相关关系:从时间关系上看,信贷高峰和不良贷款的高峰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滞后期;而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时,上行期积聚的信用风险会在GDP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因此,对管理层而言,应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切不可为繁荣的假象所迷惑

  随着各大行业绩披露接近尾声,三大行盈利超3100亿让市场对银行业绩的担忧暂时缓解。与此同时,中行、工行亦相应公布再融资方案,亦表明业绩增长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可否认,银行业绩增长对市场是个好消息,市场对银行大规模融资担忧亦已逐步明朗。然而,让我们颇感疑虑的是,不断充实的资本金对银行抵御系统性危机是否有实质性的帮助。

  随着各大行业绩披露接近尾声,三大行盈利超3100亿让市场对银行业绩的担忧暂时缓解。不可否认,银行业绩增长对市场是个好消息,市场对银行大规模融资担忧亦已逐步明朗

  伴随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的双降,拨备比例与总额也相应大幅增加,但资本充足率措施并不足以抵御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仅能看作是抵御系统风险的必要条件,能否杜绝系统性风险发生,仍存在不确定性

  资本充足率是

  抵御系统性危机的必要条件

  从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巴塞尔协议无疑具有最大的权威性。作为巴塞尔协议最为核心的监管措施就是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要求提高最低的资本充足率,此举普遍被看作是抵抗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采取大幅计提拨备,亦能提前减少金融风暴带来的业绩冲击。有历史经验证明,银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周期性行业,因此,要避免其周期性发生,就必须平滑业绩。即在盈利增长阶段,通过充实资本金、大幅计提减值准备来平滑利润;在业绩下滑阶段,可不断释放减值准备,弥补亏损。

  照此要求,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在做足功课,伴随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的双降,拨备比例与总额也相应大幅增加,而贷款增速仍处于可控阶段。不可否认,单纯从银行自身经营的层面来看,上述措施的确有利于增强银行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但能否杜绝系统性风险发生,恐怕仍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国内外相关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资本充足率措施并不足以抵御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仅能看作是抵御系统风险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盈利大增的背后有隐忧

  从目前银行业的发展来看,“不良”双降与盈利能力提升似乎表明中国银行业的繁荣。但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收入与利润增速高点早已现。相比利润总额不断创出新高,银行收入增速放缓的程度更为严重,自2007年银行业收入增速达到41%的最高点之后,收入增速便出现了下滑之势,至2009年预计出现增长停滞,尤其是某些大行利息差收入已实现负增长。但银行业利润增速却并没有出现与收入增速同样的放缓,某些银行利润增速完全难以想象。自2005年以来上市银行利润出现普涨,银行盈利增速高点出现在2007年,盈利增速达到57%,2008年增长开始放缓,为30%,但2009年业绩似乎重现高速增长势头,预计达到45%以上。同时,鉴于去年银行业净息差整体下滑的局面,银行通过“以量补价”来弥补净息差下滑的经营策略在短期或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理性来看,上市银行业盈利大幅增长隐藏较大风险。

  不可否认,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均创出了历史最好成绩,但这种表面看似漂亮的数据恰恰低估了客观现实的风险。即使近年来银行业普遍计提了较大幅度的拨备,但拨备比例仅根据不断下降的不良资产余额计提,亦难以真实反映市场风险。

  众多学者和分析师实证研究发现,快速的信贷增长与随后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成正相关关系:从时间关系上看,信贷高峰和不良贷款的高峰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滞后期,发达国家约为4年,我国约为2~3年,经济波动加剧将缩短经济滞后期;从数量关系上看,GDP增速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反向变动0.56~0.7个百分点,即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时,上行期积聚的信用风险会在GDP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逐步暴露。

  因此,未来如何不断提高拨备及夯实银行资产质量仍将是中国银行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手段。由于2010年经济形势更为复杂,随着金融脱媒与金融创新的加快,银行业的稳定经营无疑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对中国金融管理层而言,更应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切不可为繁荣的假象所迷惑。  

 


 




  • IPO在线(www.chinaipoline.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邮箱:chinaipoline@126.com(值班电话:010-58436860)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仅供阅读,所有图文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其内容真实性。如稿件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删撤处理。 (备案号:京ICP备18012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