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谈:用佛法思维诠释经济逻辑

来源: 作者:流流语 发布时间:2018-4-21 13:54:04
【提要】从小到大,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佛教,具体的说是接触道教和佛教的混合宗教。因为生长在南方农村,小时候的农村迷信观念很重,但我们小孩对这些也不太在乎,大人让烧香拜佛我们照做就行,没有排斥也没有喜乐,很是顺其自然。 还记得虔诚的道佛混合信仰的家庭主妇,每天早上吃饭前必须

    从小到大,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佛教,具体的说是接触道教和佛教的混合宗教。因为生长在南方农村,小时候的农村迷信观念很重,但我们小孩对这些也不太在乎,大人让烧香拜佛我们照做就行,没有排斥也没有喜乐,很是顺其自然。

 

    还记得虔诚的道佛混合信仰的家庭主妇,每天早上吃饭前必须端一碗盛的很圆满的饭,在大门口敬三下老天爷,再到大厅敬三下土地神,然后又是灶台神,敬完后全家才吃饭。再就是每逢节日必须要到村里的破庙去祭拜,为什么说是破庙,因为我们村里的庙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也有修缮,但不是很重视,只能遮风挡雨,无人搭理,也没有像样的佛像,遇上节日方有人去祭拜打扫下,不像真正的寺庙那么干净宜人。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全村人都会去烧香祭拜,大多祭拜的目的也是祈求风调雨顺,平安佑人之类为着利益目的去祭拜。而且每家大门前都贴上门神,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类历史武将来做为镇邪,还有祭拜关公,其实这种混乱无序和有一搭没一搭的信仰,很难去界定到底信的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也不信,用我的话来说是,中国传统农村式的信仰。

 

    我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顶多见过一些老妪虔诚的敲敲木鱼,烧烧香,仅此而已。所以当我离开了乡村,跑遍了全国,也去过很多寺院,见惯了太多复制的新寺院,大都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完全看不出真正的佛教体现在哪里,如何有系统的体现出佛教的博大,如何去普度众生,是很难看到。当然也是自己没有特意去了解,这就给了我和大部分人对佛教的一种对偏见,觉得佛教就是烧烧香,拜拜佛,祈求自身的利益,找个精神寄托之处而已,偶尔吃素,讲究个慈悲心,也就这些。

 

    但同时又觉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历史上太多有关于佛教的博大与兴盛,光是唐朝玄奘去印度取经的伟大事迹就让我稍微理性点的头脑对此不能不多想想了,怎么到我接触了解到的佛教就不太一样了,直到我接触到藏传佛教。

 

    那是2015年的机缘巧合,接触到了藏传佛教。以前不了解藏传佛教,其实和汉传佛教类似,都是从古印度传过来的佛法,基本教义是一样的。只是藏地和汉地,由于历史及距离的分开,以及后来各自的佛教发展轨迹,在传法方面稍微有些不太一样,但总体佛法是一样。尤其是些佛教经典,都是共同遵守的。


    藏地的佛法比汉地更为普及,藏地在文革时期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没有受到像汉地那样严重的破坏,相对来说比汉地要传承的纯粹些。藏地也涌现了不亚于汉地的很多高僧大德,只是大多对藏传佛教不太了解的原因。藏地的地理条件很恶劣,哪些修行人,比我们汉地的修行人更艰苦。

 

    现今汉地很多居士看的法本就是由藏地一位高僧大德-索达吉堪布去国内外各地名校传法演讲视频所做的文字总结。我接触藏传佛教,就是看了索达吉堪布著作的法本,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觉得索达吉堪布写的佛法教义,浅显易懂,离生活很近,并不像我们传统了解的佛经是那么的高深晦涩难懂。

 

    索达吉堪布所讲的佛法好像都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应用上,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这可能就是真正的高僧大德吧!就像真正的高手,会用最简单的招式,一招致胜,或者表达一件事时,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清楚,而且让你听着还觉得有意思,很想去接触了解,这也是举重若轻的道理吧!为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佛法,参加了一段时间的佛法共修,也是学习索达吉堪布的著作,《离幸福很近》,并时常通过视频结合法本了解佛教,让我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是我以前所没有真正接触过佛法,当然也是没有走进过佛法。

 

    自从接触了解佛法,对自身的影响有很明显改善,在对待痛苦的方面有了一些了解。痛苦是人的本色,是主体,快乐是暂时的。苦也分为很多种,苦苦、坏苦、行苦,以及8大分苦。当我知道了痛苦的来源就是我执,我执越重痛苦就重,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都想要在大城市住上自己的房子,有自己房子还想要大房子,要有好车,孩子要上好的学校,各种面子的攀比,搞得最后无论得到什么终究不会满足,不会幸福,永远还有更好的没有得到,所以很多不了解我执的人每时每刻都在痛苦,快乐也有但都是短暂的。

 

    所以现在我现在对于痛苦的理解有了与以前不太一样,不再去盲目的攀比了,但可以理性的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好的物质生活,佛教不是让人碌碌无为,而是鼓励人要向善去追求物质。平常多发善心,多修佛法,凭自己的意愿去做些慈善捐赠,捐赠也是量力而行的,如果实在没钱,哪怕对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也是种善行,这点和西方的基督教也是很吻合的。信仰基督教的企业家也是大笔费用的捐赠,动辄是数亿数十亿的捐赠,有钱人通过社会来赚钱,理应回馈社会,这是理所当然的做法,只要人人有此心,这个社会才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恶劣事件,才会更加正向的循环。

 

    佛教还反复讲万法唯心,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心出发,心是左右人身体的,同时也是左右在身边发生的一切,甚至左右着这个社会。面由心生,讲究的就是人的面向好坏大部分都是由于修心得来,心是要靠长期的修炼而来。像藏地的高僧大德是要通过长期的观修得来,他们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通过几年的闭关,去观修冥想,参透佛教的真理达到顿悟的境界。

 

    佛教的寺院为什么要建在偏远的山上,安静的郊野,远离尘嚣,原因就是能够让僧人安静的去体悟佛教的教义和冥想,只有远离尘嚣才能更好的看清尘嚣的面目,才能更好的普法去利益众生。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佛法到一定境界时,都是那么的和善慈祥,心静如水,说话也是和风细雨,不是那么急吼吼的表达。所以我现在面对很多痛苦的生活及工作上的困难也是当修行一样,每经历一次就当锻炼一次,锻炼多了也就学会了怎么去应对,所以不要怕困难,要勇敢的去面对,像修行人一样去面对,每经历一次就像是为自己赎罪一次,为自己积累福报一次。最终我们要锻炼出一种无常心,拥有了无常心,我们对很多事情就能看谈,看开,就不那么的轻易痛苦,也就能尽量的远离痛苦。

 

    现在对于金钱观,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虽然达不到高僧大德那样视金钱如粪土,毕竟还在尘世中,生活中很多方面还是离不开金钱,但不要太执着金钱。只要通过正道努力挣来的金钱,并善用金钱,这是佛教提倡的。当你有了更多金钱可以去帮扶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利益众生的一方面,同时也是更大的福报。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大的福报积累这么多财富,尽然积累了这么多财富就要适当的回馈社会,也是给自己积累更多福报,当一个人捐赠很多,他在社会上的名声也更佳,在别人心目中得到肯定,要合作的话,起码在人品这一关上是及格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做坏事,长期去算计他人,终究有一天会得到法律的惩罚或者在别的人生链条上断裂。这也是很好理解的,长期做坏事肯定会在某个时候遭到别人的报复或者法律的严惩,这从概率学上也是解释的通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有些道理其实很简单且朴素,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反而被人忽略了。就像空气是多么的重要,人要是离开空气超过3分钟以上,就断气没命了,就是如此重要的空气,人们照样忽略,因为空气有的是,并没有真正威胁到大家的生命安全。

 

    所以说做任何事,上天都是公平的。也真正理解了我们的传统谚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所以人心向善,从概率上来说也是能有好的福报,因为你长期好善乐施,终究会有一天,得到别人的帮助,至于在哪个时候得到什么福报,没人能说清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现代社会反而没有古代人那么的信仰佛教,那么的虔诚,是这个社会在这种大的金钱观的背景下导致。因为大家都想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加上传统与互联网媒体的大肆渲染金钱至上的的观念,使很多人从小就认为金钱至上是理所应当的。大多数人从小没有接触真正的佛教,没有信仰,并没有接受良好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像很多家长和老师的人生观都是混乱的,都是唯金钱至上的观念,怎么可能教育好孩子?也难怪我们生来就视金钱为人生第一指标。

 

    平心而论,人们追求好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大家都不拼命去创造财富,这个社会是落后愚昧的,但要本着向善的心去追求财富,这样自己挣的钱花着也踏实,捐赠给别人就更加心安理得了,也是喜乐多多的,相信很多人主动捐赠给别人是开心,并不是痛苦,如果是痛苦就不会去捐赠了。获得良好收获是快乐的,同时给予帮助别人是另一种快乐,人要有不同快乐的体验。人身本苦,但我们要在这些苦里时常放些糖在里面。

 

    现在社会不要说不关心佛教,就连我们传统的文化-孔孟之道和中医也都在文革时遭到严重的否认贬低与破坏。可以说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化告别了一段时间,现在只是又重新捡起来了。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上千年了,也经过中国传统的文化吸收并不断发扬壮大辉煌,并不算纯正古印度的佛教了,也算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了。

 

    佛法需要通过自己的闻思修法去尽量影响身边的人,能做多少算多少,如果我们的社会都像唐朝时期的提倡佛法,起码没有现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去危害很多人健康和生命的事情,就会好好做良心企业,去追求良心利润,去真正造福社会。

 

    所以我们要给这些真正的良心企业点赞,把他们当做标杆去树立,媒体应该把大精力放在这些正向事情上去报到,让真正的雷锋不吃亏,让他们得到好的声誉,得到更大发展空间,让他们引流整个行业,起到带动整个社会,做楷模。这方面,阿里巴巴做的不错。

 

    佛教提倡实修,最基本的实修是打坐,禅修,时时向内观,长期的打坐禅修有很多益处,能提高注意力。很多人很羡慕那些有成就者的思考力,他们能做的那么的深入,一旦思考起来,就能做到无视身边发生的事,我们都很佩服,但这些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掌握,大多还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打坐就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力锻炼,这和笑来老师提倡的坐享一样。

 

    很多人刚打坐时,注意力是极度分散的,思维很容易就跑偏了,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完全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大部分人的思维不受自己大脑控制,要用的时候,它就像脱缰的野马,胡乱奔跑,不会按照自己的意识去服务去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就是练怎么观呼吸,用自己鼻子下方的人中区来感受我们一呼一吸的气流,就专注这一点,当注意力到别的的事情上了,再拉回来,就这样一反一复的锻炼,这样的锻炼起码要两个月以上才会能找到点感觉。就这样长期锻炼,注意力就受我们控制,被我们用来深入的思考问题。

 

    像清朝晚期的曾国藩,就长期打坐,他要为政,以及统领军队打仗,没有独立深入的思考几乎是做不到这么优秀的,不可能全听幕僚的建议,要不他就成了一个机器人了。从曾国藩的巨大成就来看,绝对离不开他的勤奋思考。我相信很多有大成就的人,都应该掌控了自己的注意力,否则很难达到如此的成就。要想有一份卓越的成就,就要做到勤奋的思考和深入的思考,光是身体上的勤奋是远远不够,我们就从怎么培养注意力开始吧!每天坚持打坐还会锻炼我们的性格,现代人性格大多浮躁,心是飘摇不定,安定不下来的。因为打坐是安静的一种行为,经过久而久之的练习,我们的心自然也就静下来了,长期打坐也是戒除浮躁的一剂良药。

 

    因果轮回的观念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接受,但我愿意去了解。很多是事情,科学涉及不到也解释不了,最重要的人死之后的事,科学就没有解释,也无力去解释,但佛教好像对此有系统的研究和解释。偏偏是我们人类很关注自己身后之事,不想这一生就这么过去了,总想探究一下自己身后到底是什么一种状态,到底能否延续,到底有没有来生,其实我们人类是希望有来生的。相信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佛法普照,它应会照耀,很多学佛的道友说看到了很多喜乐之事,应该也不全是虚妄之言,但我也不是很肯定,毕竟自己没有亲眼所见。

 

    但我相信宇宙之大,应该有股超越人类的无穷力量在指引着我们,就像稻盛和夫说的,解决产品问题,要百分百的投入,现场有神灵,要感动到神灵。我们很多人的内心是孤独的,很多时候是无助的,就像黑暗行走在狂风暴雨的泥泞中,如果心里有了信仰就不会害怕,觉得佛祖会保佑。就因为有了这种相信,才能走出黑暗的泥泞。可能就因为相信,才能使很多人有更多玄而上的灵感,因为大部分人的见识与知识毕竟有限,如果有了某种信仰可能会助力地提供灵感的源泉,我想有些科学家应该深受其益吧!

 

    以上是我了解佛法的一些浅见,纯属个人观点,学习佛法是一辈子的功课,只要保持一颗向善之心,常闻佛法,常修佛法,常行佛法,定会让自己的工作倍加顺利,让生活幸福美满,同时也能增加智慧,佛教本来就博大精深,这一点世人皆认可。


  • IPO在线(www.chinaipoline.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邮箱:chinaipoline@126.com(值班电话:010-58436860)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仅供阅读,所有图文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其内容真实性。如稿件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删撤处理。 (备案号:京ICP备18012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