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强力“扫屋”防风险 券商暂停场外期权私募业务
多家券商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从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
记者了解到,目前私募机构的场外个股期权业务已全线暂停,有券商已开始准备对存量场外期权业务进行检查。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此举意在规范市场行为,尤其是强化投资者适当性要求,降低相关风险。考虑到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并不大,对券商利润的整体影响有限。
私募场外个股期权业务全线暂停
私募基金是场外期权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4月11日,沪上某私募机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场外期权作为衍生金融工具,无论是从投资策略还是投资品种上,都对私募机构投资有补充。期权最常见作用是风险对冲。机构持有的个股、组合,为防范下跌风险,可以买入认沽期权作为对冲。我们公司10日早上还在和券商聊这事,今年一季度大券商仍在积极开展这项业务,现在只能先暂停。目前已有券商开始准备对存量场外期权业务进行检查。”
某期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个股场外期权的从严监管已经有一段时间,此前个人通过期货资管产品参与个股场外期权,期货资管公司对于此类产品也比较热衷。一方面,类似产品相对标准化,操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面,作为场外期权通道的资管产品,收费较高,一般情况下,每个客户无论购买多少份额,往往要缴纳七八万元的管理费,费用率大大高于常规资管产品。
目前场外个股期权的卖方主要由券商和期货子公司担当。因此,一些私募抱有侥幸心理:不能和券商合作,是否能与期货子公司合作。“窗口指导要求私募基金不得与券商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没有提期货子公司。是不是意味着私募基金产品可以与期货子公司继续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一位私募基金人士称。
不过,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希望借道期货子公司做场外期权的也须打消念头。上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暂停了涉及个股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品备案。
有大型券商场外期权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一直有券商代表与监管讨论提高准入门槛,业内也一直风闻有草拟标准流出,但不曾听说将“一刀切”叫停私募参与场外期权。此番规定一出,各家券商颇感意外。该人士表示,由于场外期权业务存在专业投资者准入限制,目前市场上券商的大部分场外期权业务客户是私募机构,因此私募场外期权“禁令”一出,预计各家券商过半的场外期权业务都将受到影响。据了解,一些正在准备交易的私募客户,包括已经签署框架性协议,甚至产品已在备案之中的私募机构也受到影响。
隐藏多重风险招致监管层出手
但是,私募场外个股期权业务中隐藏的种种风险,让监管机构不得不出手规范。
业内人士表示,场外衍生品作为复杂的金融市场业务对交易对手方有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但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部分私募机构为招揽业务,通过设立基金变相降低场外期权投资门槛,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要求。此外部分券商存在出借通道,令不具风险承受能力的私募基金做卖方,拆分场外期权份额,此类乱象已引起监管层重视。
某私募机构人士就对记者表示,有些小型私募,不是通过合法合规的产品形式做场外期权业务,而是通过集资形式,向散户募资(其中不排除一些个人投资者被虚假宣传、忽悠进来参与投资),再由合格投资人代持。这笔资金有时甚至就没有购买场外期权,而是挪作他用,这个风险会更大。
记者了解到,更有券商与私募签订协议,私募再与平台签订协议,券商向私募返权利金, 私募与平台分返得的权利金,平台再向代理商返权利金。通过这种方式扩张业务,突破场外衍生品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平台甚至将投资者准入门槛降至500元。
平安证券非银分析师赵耀表示,此前业内一直存在个人通过私募机构购买产品或签订代持协议来参与场外期权业务,此次叫停券商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大概率与此有关。尽管目前场外期权业务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但不排除会有新入场券商为抢占市场,对投资者资质要求放松审查。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证券公司的场外期权交易对手方应只限于机构,包括专业交易对手方和非专业交易对手方。另外,2017年9月中期协叫停了期货子公司与个人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这意味着无论是券商还是期货子公司都只能与机构开展场外期权业务。
北京星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刘可称,暂停该期权类资管产品的备案意在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投资者在对该类业务没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盲目入局而蒙受损失,有利于该项业务的长远发展。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告诉记者,场外期权虽然是一种对冲风险的手段,但由于其只需要缴纳期权费等少量费用,因此也是投资者加杠杆的重要时候手段。现在虽然有部分私募机构会作为通道使散户参与其中,违背了场外期权只允许机构参与、用于套期保值的初衷,使其成为赌单边看涨、快速大量加杠杆的手段,但从监管此番操作来看,这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作为对手方的券商自营存在较大的风险。一般来说,券商自营卖出的是看涨期权,在卖出时会买入股票现货来对冲风险;如果未来股票价格真的上涨了,投资者行权,券商将此前处于低位的股票交给投资者,则皆大欢喜;但如果股票价格下跌了,投资者放弃行权,而券商自营又没有做好对冲,那么券商此前购入的股票现货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浮亏,对其资本金构成冲击。资本市场变动的风险和机构的经营挂钩,这是监管层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之一。”李奇霖表示。
场外期权业务料向行业龙头集中
有部分机构认为场外期权业务不会一直停下去。从全球的衍生市场规模看,期权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场外期权是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后续监管层可能还会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场外期权业务发展。
星石投资刘可认为,场外期权业务具有明显的风险管理、收益管理优势,而且可挂钩的金融产品比场内期权更为丰富,对于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规范操作的场外期权并不等同于配资,难以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因为当市场连续下跌时,券商会根据模型逐日对冲,调整标的股票持仓,不断降低杠杆水平,不会出现集中平仓行为,因此在放大投资人收益风险的同时对市场冲击也相对有限。
李奇霖认为,监管此次叫停场外期权的交易对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产品,窗口指导范围包括所有券商,根据公开数据,受影响的私募基金规模大概在七八百亿左右。
由于私募基金是券商场外期权业务的主要参与方,而且券商与私募开展的多为利润率较高的个股场外期权,此次叫停确实会对券商场外期权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业务短期内会萎缩,利润会出现下滑。此外,由于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市场集中度很高,从2017年12月数据来看,场外期权业务新增规模在前五的券商新增量占场外期权业务新增总量的84%,场外期权业务规模领先的券商受影响较大。
李奇霖认为无需对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过于悲观,考虑到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并不大,对券商利润的影响整体是有限的。他说:“暂停并不意味着此后不再开展场外期权,在本轮清理过后监管层或将会出台相关规定,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规范,从而再次启动业务的开展。场外期权市场刚刚起步,规模还比较小,未来商业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工具的需求会有所增多。因此发展衍生品市场对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场外期权市场依旧会为实体经济更好地防范和对冲风险发挥巨大的作用。”
“场外期权依旧会向优势券商集中。”李奇霖表示,场外期权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专业团队、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券商从场外期权业务中赚取期权费与对冲成本的差价,各券商之间的差异在于风险对冲和报价能力。大型券商在该业务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其客户基础雄厚、产品设计和营销实力强大。实际上,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券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券商很支持监管清理相关不规范现象,也希望能看到这项业务稳定发展。”上述某大型券商场外期权业务人士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监管在推出相关规范时,能够给予券商更多精准指引,帮助一线从业者更好领会监管精神。”
本类推荐
- 11-07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举行
- 10-20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 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
- 10-07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
- 08-17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大幅提升
- 07-26“民营经济31条”:真招实招 提振信心
- 05-25就业政策加快落实+就业岗位帮扶 多措并举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 05-06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落下帷幕。
- 02-22【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乘势而上 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
- 01-06【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权威访谈】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 12-2831省份上年平均工资数据出炉 平均工资怎么看?
本类固顶
- 06-28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在京举办
- 03-03央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将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
- 02-16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汽车出口势头良好
- 12-16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 12-06中国高科技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国际论道)
- 11-23以金融科技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 11-02国家能源局就《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10-14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08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 09-22凝聚智慧力量 同心协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
-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
- 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城
- 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大
- “民营经济31条”:真招实招
- 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
- 就业政策加快落实+就业岗位帮扶
- 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
- 央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将推
- 【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乘
- 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汽车出口势头良
- 【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权威
- 31省份上年平均工资数据出炉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农村地
- 中国高科技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国
- 以金融科技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
- 《强化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支撑全球
- 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
- 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数字经
- 国家能源局就《关于加强电力可靠
- 中国的共同富裕事业持续发展成就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科学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
- 凝聚智慧力量 同心协力做好经济
- 求是网评论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仅供阅读,所有图文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其内容真实性。如稿件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删撤处理。 (备案号:京ICP备18012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