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处于十字路口

来源:不详 作者:zhangxiaol 发布时间:2010-3-24
【提要】周俊生: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处于十字路口 全国两会结束以后迅即在北京出现的地王,将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各种矛盾突出地显示了出来。由于这次担任地王角色的清一色地是中央直属企业,央企的所作所为被指责为与中央决策对着干,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压力之下,央企的直接主管

周俊生: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处于十字路口

    全国两会结束以后迅即在北京出现的“地王”,将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各种矛盾突出地显示了出来。由于这次担任“地王”角色的清一色地是中央直属企业,央企的所作所为被指责为与中央决策对着干,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压力之下,央企的直接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下令,78家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必须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紧接着,国土资源部也制订新规,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年度房地产用地的供应总量,在计划公布之前不得出让住房用地,这被视为对目前盛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一种改革信号。

    但是,几乎每一项调控政策的出台,都会引起不同的评价,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令行禁止”的状况在这个市场已经难以行通。国资委通令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但是有央企负责人提出,央企改革以后已经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力,国资委有什么权力要求企业不能进入某一个市场?国资委一直要求央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利润,但当央企投入到一个可以创利的市场的时候,“退出令”的出现岂不与这种要求背道而驰?土地供应实行“招拍挂”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供应中的暗箱操作所带来的腐败行为,也可以让政府得到更多的财政收入,如果恢复到以往的协议出让,这岂不是一种倒退?不仅土地的价值无法通过拍卖得到最佳体现,土地供应中的不公平行径更容易发生。

    种种迹象表明,房地市场调控演进到今天,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不仅关系到这一轮市场调控是否能收到效果,更关系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的掌控者已经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其实,今天所出现的纠结,其原因全在于这个市场已经已经充满了太多的利益纠结,而政府显然也已纠缠其中难以自拔。即以土地供应“招拍挂”制度来说,虽然确实能够使土地供应置于阳光之下,避免暗箱操作,但是随着这项制度的实施,政府已经成为最大的得益者。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前不久分别公布,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收入达到1.4万亿多元或1.59万亿元,来自两个部门的统计数据虽然有一定差异,但都说明土地出让金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已占有很大一块。很显然,“招拍挂”制度已经演变为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敛财的重要手段,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使土地得到一个理想的卖价,什么时候供应土地,供应什么样的土地,一块土地是拿出来进行商业拍卖还是用来建廉租房,政府作为土地的供给者有了自己的市场估量。在这种情况之下,“地王”的出现就是必然的,期望政府遏制“地王”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逆市场而动”的要求。

    再以央企大肆进入房地产市场并频频成为“地王”来说,孤立地看,央企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毕竟不是制黄贩毒,并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成为“地王”也是通过公开的拍卖市场,符合“价高者得”的商业原则。但是,央企作为国家所有的企业,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央企进入类似于房地产这种已经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市场,其合理性是可以质疑的。然而,政府又确实对央企施加了很重的目标考核,这种目标考核的体现就是创造了多少利润,能够向国家上交多少红利,在这种压力之下,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就显得很是理直气壮,政府也难以对其严加管制。此次国资委通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但对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另外16家央企则网开一面,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政府显然不愿意放弃对房地产市场的利润分食。

    但是,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这种行为,却使其担负的角色出现了错位。政府握有行政权力,它接受国民的委托管理社会事务,这种角色决定了它不应该具有聚敛财富的功能,否则,它很容易借助其行政权力,在“与民争利”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的商业行为极易造成它管理之下的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造成民生利益的损害,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出现的乱象,其根源正在于此。很显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决不是出几个调控政策就能解决的,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调控只能使市场永远处于“一控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之中。因此,站在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十字路口,政府必须有决心放弃对既得利益的追求,实现政府的角色归位。只有切割了这种经济利益上的纠结,政府才有可能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考虑建设廉租房的问题,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决。

 

 

 




  • IPO在线(www.chinaipoline.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邮箱:chinaipoline@126.com(值班电话:010-58436860)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仅供阅读,所有图文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其内容真实性。如稿件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删撤处理。 (备案号:京ICP备1801232号-1)